点燃源: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易爆物质: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1)爆炸性物质(flammable air flammable dust):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2)空气或氧气(air or oxygen)。(3)点燃源(source of ignition):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折叠防爆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在工业过程中,通常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对易燃易爆场合进行处理:(1)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2)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元件;(3)采取充氮气之类的方法维持惰性状态。折叠区域分类危险场所区域的含义是对该地区实际存在危险可能性的量度,由此规定其可适用的防爆型式。1、国际电工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划分的危险区域的等级分类0区(Zone 0):易爆气体始终或长时间存在;连续地存在危险性大于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1区(Zone 1):易燃气体在仪表的正当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或存在;断续地存在危险性10~1000小时/每年的区域;2区(Zone 2):一般情形下,不存在易燃气体且即使偶尔发生,其存在时间亦很短;事故状态下存在的危险性0.1~10小时/每年的区域;中国划分的有效区域和以上相同。2、易爆区域等级划分国际标准与美国标准的对照比较I.E.C. N.E.C.气体 Zone 0 Class I, DivisionIZone 1 Class I, Division IZone 2 Class I, Division II粉尘 Zone 10 Class II,Division IZone 11 Class II, Division III.E.C.: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nterna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N.E.C.: 美国电气规程(National Electrical Code, U.S.A.)标志解析折叠温度组别这是与气体点燃温度有关的电气设备(假定环境温度为40℃时)的最高表面温度,点燃能量与点燃温度无关。在标准BS5345第一部分中列出了所有可燃性气体和其组别。 最高表面温度(℃) 温度组别 常见爆炸性气体 IEC79-8 GB3836-1 450℃ T1 氢气、丙烯腈等46 种 300℃ T2 乙炔、乙烯等47 种 200℃ T3 汽油、丁烯醛等36 种 135℃ T4 乙醛、四氟乙烯等6 种 100℃ T5 二硫化碳 85℃ T6 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 折叠防爆标志IEC 防爆等级标准格式:Ex(ia)ⅡC T4 E:按CENELEC标志认可 Ex:防爆公用标志 ia:防爆型式(本质安全) Ⅱ:设备组别 C:气体组别 T4:温度组别 标准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