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水拒油剂是一类能赋予纺织品抵抗液体(水和油类)润湿和渗透的特殊功能性助剂。其核心技术是大幅降低纤维表面的表面能,使其低于液体(尤其是油类)的表面张力,从而达到拒斥效果。其成分主要由有效活性成分、交联剂、溶剂/载体和辅助添加剂构成。具体名称和含量,需要分析后才能得知。一、核心有效成分这是决定拒水拒油性能关键的部分,主要分为含氟化合物和无氟化合物两大类。1. 含氟拒水拒油剂(主流高效产品)这类产品通过含氟链段提供超低的表面能,是实现同时拒水和拒油(全效型)效果的唯一选择。其分子结构通常是“氟碳链为拒油尾,非氟链为锚定头”的聚合物。在烘干和焙烘过程中,氟碳链(拒油部分)定向排列在纤维表面,形成一道致密的“分子屏障”,而聚合物主链则与纤维牢固结合。2. 无氟拒水剂(仅拒水)这类产品只能提供拒水性能,无法有效拒油,但其环保优势明显。二、其他关键成分一个商业化的拒水拒油剂配方是复杂的复配体系。交联剂(架桥剂):与氟聚合物和纤维上的官能团(-OH, -COOH, -NH₂)反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显著提高耐水洗和耐干洗性能。催化剂:促进交联剂与氟聚合物和纤维的反应,降低反应温度,缩短工艺时间。溶剂/载体:溶解或分散有效成分,使其能均匀地施加到纺织品上。乳化剂:将油性的氟化合物稳定地分散在水相中,形成乳液。其他添加剂:pH调节剂:如柠檬酸、醋酸,将工作液pH调节至更佳应用范围(通常弱酸性)。手感调节剂:如有机硅柔软剂,改善因氟树脂膜带来的僵硬感。增效剂:增强特定性能,如紫外线吸收剂等。三、如何进行分析?成分分析需要借助精密仪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分析产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残留单体(如判断是C6还是C8氟醇)、溶剂和部分添加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HPLC-MS):分析聚合物本身及其寡聚物,是鉴定氟单体类型的有力工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快速鉴定产品类别。可识别C-F键(强吸收峰在1200-1150 cm⁻¹)、酯基(C=O)、聚氨酯(N-H)等官能团。核磁共振波谱 (NMR):特别是¹⁹F-NMR和¹H-NMR,是分析氟聚合物结构、确认碳链长度和聚合情况的“金标准”。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ESCA):分析经整理后纤维表面的元素组成(F/C, O/C比率)和化学状态,直接验证拒水拒油剂的有效性。咨询:中科任工13540018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