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唐以来,石狮子成为中国石雕神兽的代表作品,一直延续要现在,依然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和追捧,其摆放技巧和摆放方式一直在演变和改进,包括狮子的造型也是在时代中不断的演变,直到现代,石狮子现在造型非常的丰富,款式也非常的多,不同的石料,加工工艺和雕刻师傅的加工技艺等等都对石狮子的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变革。我国出土了很多石雕狮子的文物,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四川成都出土的五代后蜀张虔钊石棺床,刻有狮子及马、獬豸、麒麟等浮雕,图案的层次丰富,动感强烈。山西候马董氏墓的南面墓门两侧,刻有一对“镇宅狮子”。 辽宁省法叶茂台出土的辽代石棺,除底部没有雕刻外,其他四面刻有拟人化的十二生肖,四角各雕一只伏狮,棺壁上还雕有四神一朱雀、立武、白虎、青龙,这反映了中原文化道家和佛教对这里的影响。狮子型的茵镇也是唐代和宋代的日用工艺品。可能是用作压席用,它是明清压绷狮,压席狮、压帘狮的前身,多为铜质或石质。辽宁省新新县出土的辽代墓中二个狮茵镇,在二个底座上雕刻着一对蜷曲蹲伏的狮子,身上还涂有红、白、绿色。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宁城县也曾出过类似的茵镇,这种狮茵的造型也说明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一股狮型菌镇有用铜、石、砖制成的,也有用玉制成的。如《水浒传》第二回:“猛见书案上…对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这种镇纸狮子是文人应用的。河北宣化辽代墓出土的背上有凹槽的小石狮数对,这可能是建筑物件或某种日用品。南京牛首山南祖堂出土的五代南唐墓,有石制的狮子等动物俑器,似为玩具或观赏品,随葬品中包括狗、鸡、蛙等。贵州遵义杨粲墓建于南宋,墓壁刻有双狮戏球女。河南林县宋墓内也有狮子壁画。当人们进入改革开放的建设中时,石雕工艺水平飞速发展,低廉的人力成本,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成就了一个个石材石雕的产业带和工业园区。石雕狮子也开始进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不论是景区公园,小区楼盘,家居摆件,陵墓墓葬,寺院古建等等,石雕狮子以其独特的精神价值成为人们的生活的缤纷点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