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我们不得不说,国内电动车发展之所以会产生“泡沫”,部分源于企业“定力”不足,诚意不够,更大一部分,则是由电动车政策的不完善导致的。 一年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千呼万唤始出来,谋划在三年内达成50万辆的电动车销量目标。然而一年过去,这一目标只完成了不到3%。据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今年两会期间的发言,2012年中国只卖出了11375辆纯电动汽车;而在这一万多销量中,有80%以上来自公共交通系统的采购,相比2012年全国1930万的汽车总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欢迎光临公司官网http://www.eagtop.com 横向来看,中、美是全球最热衷于发展电动车事业的两个国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模式,发展轨迹也颇为相似。出于对能源安全和碳排放问题的担忧,美国人炒热了电动车概念,说服政府为每辆车发放7500美元的补贴,但却率先受困于技术的瓶颈和商业化的尴尬。今年上半年,奥巴马公开承认,100万辆的销量目标无法实现,美国的电动车战略宣告失败。 前浪已经倒在沙滩上,后浪该怎么办?这是整个业界都在反思的问题。相比于美国,中国发展电动车的紧迫性更强,难度更大,基础更薄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突出。如何在坚守路线的同时防止头脑过热,分寸的拿捏将更加考验决策部门和从业者的智慧。 节能与新能源车补贴的发放已中断八个月,此时正是中国电动车发展的临界点,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必须细细思量。在笔者看来,未来电动车的发展必须遵循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回归本源,返璞归真。从政策的角度来说,首先,公共交通领域的财政支持不能放松,电动出租车必须作为下一步推广的重点,推广范围不应局限于重点城市和大城市,可尝试进入二线城市。同时,(放电电阻)这一过程中必须警惕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为电动车的商业化提供最大限度的通力支持。其次,对各种发展模式持开放态度,鼓励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创新,政府无须过多限制和干涉。最后,切忌盲目鼓励电动车项目“大干快上”,造成资源浪费,例如合资自主品牌需首先发展电动车的滑稽规定,无疑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对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不利。 君不见特斯拉的风光背后,是“加州三剑客”去其二的尴尬,CODA破产,Fisker奄奄一息。同样,中国的电动车行业也即将进入大浪淘沙的阶段,“全民电动”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撇去浮沫,回归汽车本身,回归电动车本身,这一行业才能真正迎来新生。 |